德國美利奴.gif (43.66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0-9-9 17:52 上傳
德國肉用美利奴羊,原產于德國,是世界上著名的肉毛兼用品種。德國肉用美利奴是用法國的泊列考斯和英國的長毛萊斯特品種公羊與原有的美利奴母羊雜交培育而形成的。
一、外貌特征
該品種早熟、體格大,羔羊生長發(fā)育快,產肉多,肉用性能好,繁殖力高,,產毛量好,被毛品質好。公、母羊均無角,頸部及體軀皆無皺褶。體格大,胸深寬,背腰平直,肌肉豐滿,后軀發(fā)育良好。被毛白色,密而長,彎曲明顯。
二、生產性能
成年公羊體重100-140千克,成年母羊70-90千克,羔羊生長發(fā)育快,4-6月齡羔羊平均日增重350-400千克,130 天可屠宰,活重可達38―45公斤,胴體重8―22公斤,屠宰率48-50%,產肉率高。毛長:公羊為9―11厘米,母羊為7―10厘米。母羊毛細度為64支,公羊為60―64支。公羊剪毛量為7―10公斤,母羊為4―5公斤。凈毛率為50%以上。德國肉用美利奴羊具有高的繁殖能力,性早熟,母羔12月齡可配種繁殖,常年發(fā)情,兩年三產,產羔率150-250%。母羊保姆性好,泌乳性能好,羔羊死亡率低。
三、利用情況
德國肉用美利奴羊適應半干旱半濕潤的自然氣候,用德國美利奴羊與細毛羊雜交,在保持羊毛品質的基礎上,可顯著提高肉用性能。近年來我國由德國引入該品種羊,飼養(yǎng)在內蒙古自治區(qū)和黑龍江省,除進行純種繁殖外,與細毛雜種羊和本地羊雜交,后代生長發(fā)育快,產肉性能好。對這一品種資源要充分利用,可用于改良農區(qū)、半農半牧區(qū)的粗毛羊或細雜母羊,增加羊肉產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