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雞含有豐富的黑色素、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煙酸等18種氨基酸以及鐵、鈣、磷、銅、鋅、鉀等18種微量元素。 商品雞指為生產滋補品或制藥,在90日齡~100日齡出欄,體重達到750克以上。烏雞與家雞同類,為雉科動物。故形態(tài)和一般的雞基本相同,但驅體短矮而小,頭頸較短,耳口呈綠色略帶紫藍色。常見的烏雞遍身羽毛潔白,除兩翅羽以外,其他部位的毛都如絲狀,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烏雞食療藥用價值也為世人所推崇。烏雞肉質細嫩、營養(yǎng)豐富、味道獨特、療效顯著,素為滋補良藥。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具有滋補肝腎、益氣補血、滋陰清熱、調經活血等功效。 雞場的建設 無公害烏雞場應進行科學選址,遠離交通干道和居民區(qū),周圍3千米~5千米內無工業(yè)污染,場外挖防疫溝,門口設消毒池,雞舍、道路及設備經常消毒。雞舍內光照適宜,空氣新鮮,飼養(yǎng)密度合理,防止有害動物的侵襲。地基、木材及涂料中無有害物質。 飼料及飼料添加劑 選擇符合無公害標準的飼料原料,避免使用農藥超標的玉米、大豆、豆粕等飼料,不使用發(fā)霉變質、蟲蝕、結塊及有異味的飼料。適量飼喂青菜、谷粒等。 嚴格遵守允許使用的飼料添加劑,禁止使用調味劑、人工合成的著色劑、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劑及化學合成的防腐劑、非蛋白氮類和部分黏結劑。添加劑產品應取得產品生產許可證和產品批準文號。另外,各種飼料和飼料添加劑應遵守標簽規(guī)定的用法、用量。工業(yè)副產品不應作飼料原料。禁止使用轉基因飼料和飼料添加劑。 飼養(yǎng)管理 營養(yǎng) 供給全價配合顆粒料。同時加強管理,為雞創(chuàng)造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減少抓雞、轉舍、噪音、換料、斷水、免疫、獸害侵襲等應激因素,并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加強防疫、防病工作。出欄前8小時~12小時停止喂料,繼續(xù)供水。 育雛前必須將育雛舍沖洗干凈,并進行嚴格的消毒,在育雛舍進出口設消毒池,墻壁用10%生石灰水刷白,地面打掃沖洗干凈后用3%燒堿水噴灑1次,再用福爾馬林溶液熏蒸消毒1次。方法是將育雛舍封閉,按每立方米空間用福爾馬林28毫升、高錳酸鉀14克,熏蒸12小時以上。此外,育雛用具經清洗消毒后放入育雛舍,同時進行消毒。育雛舍消毒后空舍兩星期,此期間嚴禁人員、物進出。對周圍環(huán)境用2%~3%火堿溶液或3%“克遼林溶液”(主要成分為粗制煤酚中加入肥皂、樹脂和氫氧化鈉少許)消毒。 溫度 室溫在20℃~26℃,育雛器第1星期溫度控制在33℃~35℃,以后每星期降低1℃~2℃,第8星期可維持18℃~20℃。在育雛過程中,應根據雛雞的表現和狀態(tài)靈活調節(jié)溫度,8周齡以后即可脫溫。 濕度 育雛10日齡前,育雛舍內濕度應保持在63%左右。濕度過低可在育雛舍內煤爐上放蒸發(fā)水盤等措施增加濕度。育雛10日齡后,雛雞呼吸量和排泄量增加,育雛舍內開始潮濕,應注意適當通風,及時清除糞便和更換結塊墊料等,以降低舍內濕度。 密度 雛雞飼養(yǎng)密度與雛雞的正常發(fā)育、健康密切相關。密度過大,影響運動,雞群擁擠,采食飲水不均等;密度過小,造成設備利用率低,浪費人力、物力,飼養(yǎng)成本高。 飼養(yǎng)管理中應采取全進全出制,公母分開飼養(yǎng)。每群不多于300只,密度不高于每平方米8只。 疫病預防 出殼雛雞在第1天內,皮下注射馬立克氏疫苗,每只0.2毫升。7日齡~10日齡時可用稀釋10倍的II系疫苗滴鼻免疫,也可飲水免疫預防雞新城疫,同時可接種雞痘疫苗。雛雞35天~37天時投藥1次,每次3天~5天,預防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疾病,首選藥物為恩諾沙星,按每千克體重10毫克飲水,并經常用10%“百毒殺”飲水消毒。 來源: 三農在線 更多家禽資訊、行情、精華資料請登錄中國畜牧人網站家禽頻道: http://www.livemosquitofree.com/poultry/ ![]() |
畜牧人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0 18:19,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